当前位置:
【弥尔讲堂】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
发布日期:2016-10-12 来源:

0 (7).jpg

但凡一种文化的开始,总是经历了异常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文化的开始也意味着一种的开创,意味着从被动的接受到自然的传承。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六个国家六种文化,六种碰撞与交集,睿智的秦王嬴政果断在全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新政的实施却遭遇到巨大的抵抗,如同当年秦国的商鞅变法一样。但是,谁也无法抵挡嬴政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决心。两千多年过去了,秦代的文化终究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与汉文化、唐文化……一起构成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

“弥尔讲堂”的开设,旨在用文化创新的理念为正在崛起的弥尔注入文化的基因,让其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以文化浸润人心。“弥尔”以一种更为开放的胸怀,在与世界对话;“弥尔”更以一种包容的心态,以科技丰富生活,以文化引领未来!

弥尔讲堂,思想的盛宴,心灵的洗礼!弥尔人发展科技的同时,肩负着对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走近“弥尔讲堂”,感受浮华人生背后的深刻!

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

——书法美学思想的解析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再到篆文,从“二王”的神韵到唐楷的法度严谨,中国书法几乎在每一个时期都会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高峰。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把文化标尺,读懂这把标尺,解读每一个书法元素背后的美学内涵,是打开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016年8月17日下午,经过紧张筹备“弥尔讲堂”第一讲,在弥尔·天诚软件会议室举行。来自弥尔·天诚软件各个部门的书法爱好者二十余人一起聆听青年书法家孟鹏博先生的讲座《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

青年书法家孟鹏博先生,生于长安书香门第,幼承庭训研习书法。先生之于书道,先从“二王”入手,继而学习魏碑,又临习唐楷,从艺二十多年先后多次获得省市书法奖项。先生之于书法,主张凡学习书法者不报功利之心,全为修身而为,认为从千年传承下来的书法来看,重在思想的传承而非技法的延续,书法的作用首先要遵循它的实用性,其次再有它的艺术性,对于一般人而言写好字是基本功。当天,孟鹏博先生从书法的无用之美、历代书体的演变及历代名帖名碑的美学思想三个方面为现场听众分享了他学习书法的心路历程。

先生认为在当代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等客观因素,毛笔书写已经推出历史的舞台。然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却再一次被人们传承。因为书法在当代有着无可替代的审美情趣,它能够使得人们在浮躁的社会当中寻得内心的安静,也能够使得人们在临习书法的同时增加个人修养,同时书法作品当中字与字之间的张弛有度,是历练心性的有效方法。

在当天的书法讲座当中,大家不仅得到了书法美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有幸目睹孟鹏博先生的书法之美。先生感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当中,还有像弥尔·天诚这样的企业,能够注重员工的文化培养十分难得。希望“弥尔讲堂”一直能够办下去,为弥尔·天诚在商业竞争当中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后劲。

0 (8).jpg

青年书法家孟鹏博先生正在授课


弥尔员工正在专心听讲

孟老师为书法爱好者讲解书法

合影留念

0 (12).jpg